• 投稿邮箱:zksd@zksdzzs.com
  • 在线编辑QQ:197124493
智库时代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山西社会科学报刊社

编辑出版:《智库时代》编辑部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6-4609

国内统一刊号:CN14-1391/D

邮发代号:22-570

语   言:中文

周   期: 半月刊

出 版 地:太原市水西关街26号

语  种: 中文

开  本: 16开

投稿邮箱 :zksd@zksdzzs.com

在线编辑QQ :197124493

论文鉴赏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鉴赏 > 正文

《詹天佑》一课的课件作用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0-02-05 阅读数:616

李文峰

摘 要 小学语文应用课件教学已是常态。常态之下,对其进一步的思考,才能优化应用,最大限度的发挥课件应用于教学的优势,减小负面效应。本文结合自己几教《詹天佑》一课的实践经历,反思了课件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得出了一些自己的认识,是为了更好的应用课件,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 课件应用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班班通”已经走进了不少乡镇小学。先进的教育技术,丰富的教学资源,给语文教师和孩子们创造了一个新鲜的学习世界。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变得浓厚起来,学习情绪变得兴奋起来。这些都是作为乡镇小学语文老师可以感同身受的变化。

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回望、反思我们的教学,来认真总结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具体表现,我们也有不少的忧虑。我们的忧虑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孩子们课堂上的惊呼多了,静思少了。当老师出示教学课件时,对于其中美丽的卡通图片、动画、视频等,孩子们总是新奇的惊呼,而他们凝神看着课文,用心读悟语言文字,体会语言文字的文意内涵的时间少了,频次少了。二是孩子们看大屏的时候多了,手捧书本的时候少了。习惯了看大屏,孩子们端着书本饶有兴味的读书的情景就少了很多。而一味的看大屏的習惯,也挤压了孩子们手捧书本,醉心于文字的习惯养成的空间,后者习惯本来就很脆弱。三是形象、直观的画面,取代了孩子们读课文后那多姿多彩的想象。学生对于语文教学的诗意美,语言表达的特色美也渐渐少了一些共鸣。四是一段文字,本就可以用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读懂,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却非要用教育技术制作并呈现复杂的画面让学生在看中强化理解、深化感受。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让老师和学生渐渐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处理。

这些问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还是不难发现的。那么,小学语文应用课件教学,该注意一些什么,究竟该怎样做呢?笔者以教学《詹天佑》的经历感受,做了这样一些思考。

1应用课件,要轻形式,重内涵

《詹天佑》一文中写詹天佑和工程技术施工人员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勘测线路的段落。课文描写简约但不简单,字少而内涵丰富,,课文就是用“狂风怒号”“黄沙满天”“坠入深谷”三个核心词语写成了一段话,却表达了塞外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极其危险的勘测环境。这样的环境让人胆战心惊,不寒而栗,望而生畏。可是詹天佑等技术人员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不畏惧、不退缩,让人震撼和敬畏。

如何让学生读懂这段文字,感受人物精神,第一遍教学课文时,我曾煞费苦心地制作课件。我找到了一幅足以震撼视觉的画面——风在吼,沙在吹,悬崖峭壁之下,石块纷纷坠下悬崖绝壁。我把这幅画面插入演示文稿中。教学时,我给学生播放了画面,学生自然是一阵惊呼,然后,目睹画面,按老师要求用心读画面上进入的一段文字。很快,学生也就感受到了詹天佑的不惧困难克服困难的勇气、决心和精神。一教下来,我却总感觉有些失落。我感觉到孩子们读这段文字时投入的真情不足,我失落;我感觉到孩子们理解这段文字时的想象不够,我失落;我感觉到孩子们概述人物精神没有心动情动,我失落。

太多的失落,让我在第二次教学时,就对课件应用进行了一些修改。我没有出示画面,而是让学生说出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环境的恶劣和残酷,学生找出这些词语后,我出示课件,也就是投影展示两个问题:(1)透过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如果是你在这样的环境里勘测线路,你会想些什么?简单的设计,简单的文字,却把学生引入了一个由词入境,境催心动的学习过程。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对问题的思考,也是个性和共性共存,认知和情感兼有。学生的朗读也是源于心,动于情,发于声、寄予色。

两次教学,课件的应用不同,应该说第二次教学时,我的课件更加简单,去除了一些华丽的包装而变得返璞归真。但是课件更加具有语文学习的内涵,学习的效果反而好了。所以我认为语文课件应轻形式重内涵。否则,用技术搭建的美轮美奂的“声光电”作品,看上去很美,但是除了吸引学生,给了学生一场视觉盛宴,对于其语文素养的提升并没有大的作用。

2应用课件不一定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最佳手段

教学《詹天佑》一文,詹天佑和工人们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时表现出来的克难攻坚精神和卓越的中华智慧是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太多的教学思考都是用动画课件来帮助学生认知詹天佑的开凿方法,感受其中的精神和智慧。当我涉猎这些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时候,我一再强烈感受到,这种教学设计虽然带给学生直观的认知外,好像再没有其他的语文功能了。

学生心理上认为这种开凿难了吗?难在哪里?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吗?我想课件的演示是不能完全给予的。怎么办?几经思考,我决定大胆摒弃用课件来演示的教学环节,而是让学生去用自己的身体,去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感受“两端同时凿进法”的困难以及克服苦难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创举。方法其实很简单,当我教学到此内容时,我先让学生画草图,理解“两端同时凿进”的意思,然后闭上眼睛,将自己的左右手伸出食指,其他手指弯曲闭拢,先将自己的双手拉开距离,然后听老师改编的一段“同时凿进”的文字,学生将双手渐渐在胸前靠拢,并力争食指尖能够相衔接,表示同时凿进时隧道相互连通。然而,真实的体验却是学生的左右手食指头怎么也碰不到一起,在这样的体验基础上,学生顿时恍然大悟,原来看上去很简单的“两端同时凿进法”,原来存在着开凿方向不好把握的困难。

这样突破课文重难点的方法,我个人认为它要好于我们看动画演示。因为这是学生自主参与阅读文字,理解文字内涵,感受文字寓意的实践性过程。它是可以迁移的,可以举一反三的。在学生今后阅读过程中,他也会像这样自己想办法去用一定的方法去阅读去感受。

3应用课件,应充分发挥其“补白”优势

学习《詹天佑》这篇课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感知清朝政府决定修筑京张铁路的历史背景以及京张铁路修筑成功的深远意义,是比较困难的事情。而没有对背景和意义的了解,就没有发自内心地对詹天佑等工程师们修筑铁路艰苦的付出和伟大的成就的感受和体验。所以我觉得这块是文章的“空白”。而适当用多种信息,补充这块空白对我们教学又起着重要作用。这时,就应该充分考虑课件的信息呈现形式多样,信息量大,信息冲击力强的优势,进行补白,以拓展阅读的宽度,拓深阅读的厚度,使学生的阅读更显质感,更显价值。

比如,我在上课之前,播放课件,呈现相关省市隆重庆祝京张铁路肇建100周年的图文信息。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问学生,看到这些情景,你在想些什么?学生大多说自己在想这条路肇建100周年后,人们尚如此庆祝,可见当初它的修成,人们又是多么欢庆,这条路对人们来说是多么重要。而在结束新课之际,我又再次运用课件补白,向学生展示这条铁路修筑成功后,通过这条铁路运输,给国家经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展示出这条铁路在兴国强邦的历史阶段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之后,让学生想象,当你走上京张铁路,经过詹天佑的塑像时,你是不是很多话想对他说,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教学实践告诉我,这样的“补白”,为学生领悟文章内涵,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想这是课件的“补白”优势。充分发挥这种优势,我们语文教学也会收到好的效果。

《詹天佑》这篇课文教学下来,我也感觉到自己在应用课件教学方面确有自己的一些思考,尽管不知道对于错,但是我想,只有不断思考,才能让应用课件辅助教学的正面效益最大化,否则,应用课件教学就像一把双刃剑,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受伤。

参考文献

[1] 邵毅.詹天佑[J].湖南教育,1985(05).

[2] 朱红.对《詹天佑》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小学教学研究,2015(07).


编辑整理:智库时代杂志社编辑部 官方网站:www.zswkzz.com